目前全台醫院治療腦中風病人,如尋求中醫會診,多以針灸為主,比較少讓中風病人吃中藥,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中風病人,吃中藥的比例不少,更顯特別。

55歲的劉先生一月底因腦出血開刀住院,術後左側肢體偏癱、無法使力,除了吃西藥、勤復建外,劉先生也每天吃由中醫內科醫師開的中藥粉劑。中醫內科醫師每週兩次會到病床邊,幫他把脈問診,調整藥方。劉先生每週也有三天要做針灸。

「我們想多方面嘗試,」劉先生孝順的兒子說。尤其劉先生左側肢體不能動,他的兒子更是認為「血路堵住」之故,中醫可能比較有幫助。

事實上,目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,有一半的主治醫師同意釋出住院病人的名單,中醫部的個管師、住院醫師每天可以透過電腦,主動找到當日住院病人中,哪些人的診斷碼是430~437.9,即「急性腦血管病變」類型的病人。中醫部實習醫師就會主動到病人床邊詢問,需不需要中醫會診開中藥或針灸?病人如果有需求,可選擇讓中醫開藥或針灸。

另有半數醫師不同意釋出名單,不過住院病人如要求中醫會診,西醫的主治醫師也會尊重病人意願,照會中醫部。「我們還不知道中醫太早介入,好還是不好,」神經內科主任、腦中風中心主任劉崇祥審慎地說。他屬於願意釋出病人名單的那群醫師,跟他學生時代雙修中、西醫學,對中醫接受度高,甚有淵源。

另方面,以往中西醫整合治療還沒有正規時,他就曾遇到病人私自北上看中醫,中醫師叫病人停掉所有西藥,結果病人兩週後中風。「乾脆收在監督下,……時代就是這樣,你要堅持,還是要妥協?」劉崇祥說。

除了自動篩選的機制,也要有把關,才能避免病況不適合的病人也誤用中醫治療。病人的病歷上有張同意書,註明病人有意願要會診中醫或用針灸,由家屬簽後,再照會主治醫師同意,中醫師才加入治療。

另外,不管病人有沒有接受中醫介入治療,護理人員在中風病人住院的第三天,會推著工作車到病人床邊,放光碟片教導家屬可以幫病人按摩哪些穴位,並發給他們「腦卒中自我穴位按摩保健」、「中醫飲食宜忌」等衛教單張。接受中醫會診的病人,中醫部的個管師還會到床邊,看家屬是否幫病人按摩到正確穴位。

有助於亞急性期及處理併發症

中西醫合作,對中風病人有怎樣的幫助?

劉崇祥分析,中西醫整合的醫療,在急性中風期,仍難突破,但在亞急性期(中風3個月內)及處理併發症方面,非常值得推廣。例如一個人中風後,容易嗆到、感染、便秘、胃出血、肺炎,中西醫整合可以比較有幫忙。不過,他也坦言,累積十幾年行醫經驗後,他現在較有把握知道哪些病人可以釋出,適合中醫介入。

另外,中醫人才較過去齊,也是雙方可合作的一個契機。劉崇祥說,10年前,照會中醫,常碰到病人吃中藥嗆到的情形,因為病人中風後消化功能差,臥床容易便秘,灌中藥下去常容易噁心而嘔吐。中醫師很可能跟西醫師磨合5年,已有一定的治療經驗後,卻又離開醫院出去開業,西醫師得重新跟另一個中醫師磨合;現在開業中醫師市場已較飽合,中醫師較願意留在醫院體系,「我們比較能留住人才,(中醫師)他也比較知道每次出手,會不會有副作用,」劉崇祥分析。

而病家也將會有更好的照護品質!

急性中風治療,中藥是希望?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崇祥指出,急性中風的治療至今還是有瓶頸。多數常用於中風病人的藥物,例如,抗凝血劑「肝素」、阿斯匹靈等,經臨床驗證雖有預防效果,但卻無法提供病人直接的恢復效果。靜脈血栓溶解劑(rt-PA)是唯一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,治療缺血性腦中風有效的藥物,「但這個藥很難用,」劉崇祥指出,病人必須在中風後3小時內打藥,估計每100個病人中,只有5人來得及安全使用;而且也必須謹慎小心使用劑量跟選擇病人,否則會造成出血,甚至影響性命。

中草藥是否能治療缺血性的中風病人,成為新的研究方向。

國內一家生技公司開發一種以當歸、人參、甘草、黃耆等為主成分的藥物「BNG-1」,在林口長庚、台北榮總等7家醫院,進行包含第二期、第三期臨床試驗。結果顯示,這個中草藥複方不受中風黃金3小時的限制,實驗組服用28天後,可讓65歲以下的中風病人有效恢復率達53.6%,是台灣第一個中草藥複方經西醫科學驗證的例子,「中醫要進入現代醫學,要整合,這是一條路,」也參與試驗計劃的劉崇祥認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府城六順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