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photoImages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TIA提高中風機率 另外,中風有所謂的「暫時性腦缺血」(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,簡稱TIA),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「小中風」。巫錫霖指出,中風程度的輕重與腦血管缺血或出血範圍大小有關,範圍小是小中風,範圍擴大就變成一般常說的「中風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通常,「暫時性腦缺血」有半邊無力、突然說不出話、視力模糊、暈眩、走路不穩等症狀,不過這種腦血管阻塞只是短暫現象,細胞還不至於壞死,只要血路恢復暢通,細胞獲得氧氣和養分供應,類似中風的症狀就會消失。

        日前台中市長胡自強在出差回途路上,先在飛機上覺得左腳發熱,下飛機後又有頭痛異常、不能行走等症狀,這就是「暫時性腦缺血」的徵象。「暫時性腦缺血」通常二十四小時內症狀會恢復,但通常一般人數十分鐘內就會恢復正常。

 
photoImages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雖然如此,但是根據統計,曾發生「暫時性腦缺血」症狀的病患,日後罹患中風的機率卻提高四倍之多,因此,儘速求醫,找出血管發生阻塞的原因,才是預防之道。

部位不同、表現互異

        中風的發生,會因為血管病變的部位不同,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盡相同,但基本上有下面幾種徵兆:

1.病人同一側的上下肢體和臉部會出現無力或麻木感,不過意志大多清楚,經過治療後少部分人會完全康復,大部分人則會留下程度不一的殘障情況;還有一部分患者在發病之初雖然也接受治療,但是病情仍持續加重,甚至有生命危險。

2.部分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,在發病之初就出現神志不清,甚至昏迷的現象,雖然也有半邊肢體無力或麻木感,但家屬很少注意到,這類病人的死亡率通常比較高。

3.「暫時性腦缺血」患者的肢體無力或麻木感雖然只持續幾分鐘就恢復,但發病後幾天內可能會反覆發作,如果患者和家屬稍不留意,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,最後變成腦死也有可能。

年輕人中風難倖免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年齡、疾病會引起中風之外,巫錫霖醫師提到,服用藥物及一些少見因素也會引起中風,例如吃減肥藥、吸食安非他命或海洛因等毒品;如果本身有抽煙習慣,也會使膽固醇升高,腦血管硬化,血液會凝結,提高中風機率;至於有遺傳因子的體質雖然較容易引起中風,但是機率僅在百分之一以下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風不盡然發生在老年人身上,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,這與現代人「少動多吃」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聯。巫醫師表示,年輕型的中風與生活作息(例如工作壓力大)、藥物(如前述吃減肥藥或毒品)、遺傳疾病(如遺傳性血管硬化、先天性腦血管腫瘤等)、血管構造異常等都有關係,其中又以血管構造異常病例最常見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,罹患紅斑性狼瘡患者也是中風的高危險群,或者上班族常久坐辦公室不起身,同一個姿勢持續過久,加上水分流失,常常使血流變慢,容易凝集形成血栓,若堵塞在腦部就會造成中風。

 
photoImages

        中風九大徵兆

        中風來得很快,一旦發生會讓很多人措手不及。但根據統計,約有百分之七十的病人在發病前其實已有早期信號出現。除了了解自己或週遭親友是否有上述的中風高危險因子外,還要時時提高警覺,觀察是否具有以下幾種中風徵兆:

1. 眩暈或頭痛

2. 嘴歪眼斜

3. 肢體麻木無力

4. 視力模糊或失明

5. 舌根發硬、說話不清楚甚至失語

6. 聽不懂別人說的話

7. 吞嚥困難

8. 精神疲乏或性格驟變

9. 無原因的嗜睡

 
photoImages

        儘早送醫搶「生」機

        還有醫學研究發現,當氣候轉寒,氣溫變化劇烈時,也會使人體全身微血管收縮,腦部負荷加重,血壓升高,造成血栓塞。尤其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力差,抵抗力弱的中老年人,更容易造成中風。

        巫錫霖醫師提到,中風防治重點是「預防勝於治療」。預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半年至一年要檢查血壓一次,並且檢查自己是否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,血脂是否過高,或者有糖尿病等毛病;另外,生活上要注意不要抽煙,最好攝取低納、低脂的食物,有空的時候多多運動。如此一來,中風毛病就不會輕易上身了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府城六順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